- · 《语言研究》栏目设置[09/30]
- · 《语言研究》数据库收录[09/30]
- · 《语言研究》投稿方式[09/30]
- · 《语言研究》征稿要求[09/30]
- · 《语言研究》刊物宗旨[09/30]
世界最大语言资源库是怎样建起来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郭兴 日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召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推进会,我国完成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目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库和展示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郭兴
日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召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推进会,我国完成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目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库和展示平台。
语保工程一期完成了1712个调查点的语言资源调查采集,涵盖全国所有省区市,调查收集到123种语言和全国各地方言的原始文件数据超过1000万条,其中音频数据超过560万条,视频数据超过500万条,总物理容量达100TB。一大批濒危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得到科学系统的调查保护。
从开展语言状况调查,到收集记录实态语料,再到整理加工,建设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并开展保护研究,我国如何在幅员辽阔、语言种类繁多的条件下组织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世界最大的语言资源库是怎样建起来的?
“纵观国际上的语保项目,大多数由基金会、科研机构甚至个人组织实施,力量零散,难成规模,而我国的语保工程在启动之初,就确定了国家工程的定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首席专家、核心专家组组长曹志耘说,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统一规划组织,是语保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自2014年论证起,语保工程就一直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领导组织下开展,并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各地各级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全面支持。
财政部为语保工程拨出专项资金,部分地方政府也为之提供了配套资金;语保工程是教育部每年的年度重点工作,列为国家语委三大工程之一;各省(区、市)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各调查点县(市、区)教育部门全程参与支持调查工作;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还将工程建设列入本地教育规划。
语保工程专业性强,专家学者的作用很重要。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组织专家专门进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全面论证和顶层设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工程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编印出版《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等规范标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指导、检查、验收等也都有专业团队和技术人员把关。
建立自上而下的“工程—项目—课题”三级管理体系,北京语言大学设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迄今为止,参与到语保工程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达350多家,投入专业技术人员约4500多名,语言方言发音人6000余人。
语言保护,既要靠政府和专家学者,也离不开十几亿语言使用者,只有让他们成为语保的主力军,语保事业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语保工程高度重视宣传推广。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和方言文化活动,吸引大中小学学生和社会大众参与;在语保调查工作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遴选发音人,在当地掀起珍爱和保护方言的热潮;此外还邀请公众人物担任语保大使和形象代言人,宣传语保、推动语保。语言保护逐渐从政府文件、学者论著里走出来,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和生活。
我国的语保工程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2018年9月,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湖南长沙联合举办“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并最终通过成果性文件《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该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重要文件,提供了中国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
“中国语保工程值得总结和分析的地方很多。但在所有的理念、经验和做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学者、公众形成了一个目标一致、各尽其能、相互推动、相互支持的有机体,这正是语言文字工作领域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曹志耘说。
目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已正式启动。二期建设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此前调查收集的语言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加工和全面深度的开发应用,建成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语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产出系列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同时还将对一些持续濒危的语言方言开展调查保护,编写出版语言资源集、濒危语言志等内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zonghexinwen/2021/042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