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言研究》栏目设置[09/30]
- · 《语言研究》数据库收录[09/30]
- · 《语言研究》投稿方式[09/30]
- · 《语言研究》征稿要求[09/30]
- · 《语言研究》刊物宗旨[09/30]
美媒:美国亚美联盟发中文等5种语言安全指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中国侨网】; 据美国《侨报》报道,为应对不断增多的针对亚裔群体的歧视骚扰、仇恨犯罪事件,美国亚美联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日前发布安全指南,包括中文、韩语、日
本文转自【中国侨网】;
据美国《侨报》报道,为应对不断增多的针对亚裔群体的歧视骚扰、仇恨犯罪事件,美国亚美联盟(Asian American Federation)日前发布安全指南,包括中文、韩语、日语等五种亚裔群体常用语言,帮助亚裔群体了解如何应对骚扰歧视乃至仇恨犯罪。
获市长白思豪指任担任纽约市种族平等委员会成员的亚美联盟行政总监姚久安(Jo-Ann Yoo)表示,疫情暴露了困扰有色人种、移民和低收入纽约人的种族的不平等现象。消除这种不平等的必要性从未像当下一样紧迫。
来自反暴力教育中心(Center for Anti-Violence Education)的专家参与制作了安全指南,旨在帮助民众学习如何在身陷或目击反亚裔暴力事件时,降低危险性并保障自身安全。
就见义勇为者而言,当发现有人被骚扰乃至攻击时,应通过自信、坚定的语气和镇静的言语对施袭者进行直接干预,若有必要,可采取肢体上的干涉。同时,若现场情况允许,可向他人寻求帮助,请求第三方协助,获取资源或者帮助。或者通过向施袭者询问不相干的问题,以期将施袭者的注意力从受害者身上转开,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你知道下站是哪一站吗?”。
如果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已经有他人对受害人予以施援,见义勇为者可在保障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拍照或录制视频的方式,留存证据。此外,在歧视骚扰或仇恨犯罪事件告一段落之后,见义勇为者可上前主动询问受害者的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广而告之,提高社区乃至这个社会对这类事件的关注和了解。
目击者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应善用防范冲突升级的语言策略,尽量从旁边接近施袭者,而非从后面接近或者直接上前与施袭者当面对峙。首先,目击者可尝试通过言语指出施袭者的不当行为,例如“你把他/她的手臂抓太紧了”“你的声音太大了”“请停止”“这样做不好”等。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施袭者,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尽量不要使用嘲讽的语气,或者使用批判式的言语,以防施袭者恼羞成怒、导致暴力升级。目击者也可尽量使用镇静的语调与施袭者进行交流,而非过分激动语气和使用激烈的言辞。
在某些情况下,目击者可采取“故意忽略”的策略来防止冲突升级。忽略可以作为一种主动的策略,目击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去参与的方式防范矛盾激化。但是应该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如果发现矛盾继续激化,准备好使用其他的策略。在与施袭者沟通时的用词上,可尽量使用“我们”而非“我”,营造一个“整体感”,同时有助避免施袭者将矛头转向介入事件的目击者。
建议受害者或目击者使用“非暴力沟通策略”(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以达到强调并且建立与他人连结的目的。具体做法包括:使用中性的语言描述,而不是主观判断。例如,在事情发生的当下,不要对施袭者说“你疯了”,而是可以通过说“你这样大声地喊叫,宝宝开始哭了”等语句,减少激怒袭击者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多表达自己的感觉或感受,尽量不要牵涉袭击者及其行为。例如说“我感到痛苦”,而不是“我感到不受尊重”。说出自己的需求,并且不牵涉特定的事物,例如不要说“别跟我说话”,而是说“我现在需要一点空间”。
同时,为力求取得进展,当事人可建议提出具体可达成的要求,例如说“我们可以暂停一下,晚点再回来吗”,而不是“我现在很受不了你”。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zonghexinwen/2021/040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