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言研究》栏目设置[09/30]
- · 《语言研究》数据库收录[09/30]
- · 《语言研究》投稿方式[09/30]
- · 《语言研究》征稿要求[09/30]
- · 《语言研究》刊物宗旨[09/30]
为什么说藏经洞文就是语言学的宝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汉语资料,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学数据,如《玉篇》、《切韵》、《一切经音义》、《毛诗音》、《楚辞音》、《正名要录》、《字宝》、《俗务要名林》等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汉语资料,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学数据,如《玉篇》、《切韵》、《一切经音义》、《毛诗音》、《楚辞音》、《正名要录》、《字宝》、《俗务要名林》等,是研究汉语的重要资料。除大量汉语资料,藏经洞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汉文文献,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语、粟特语、突厥文等。
古藏文是吐蕃人书写所用的文字。吐蕃是7~9世纪古代藏族及其政权的名称。现存吐蕃藏文文献大都成于8~9世纪,与今天的藏文在字形、拼写结构和所反映的语音面貌方面差异较大。用古藏文书写的文献内容很丰富,数量很多。出自藏经洞的古藏文写卷,被斯坦因、伯希和劫走的部分,总数就在五千件以上。这些古藏文文献对研究藏族古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宗教、文化、语言等都是极其珍贵的可靠资料。
回鹘文是回鹘西迁(公元840年)后至14世纪左右所使用的主要文字。来源于中亚粟特文。历史上回鹘文曾对周围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元代回鹘文为蒙古族所采用,经过若干变化后,形成为蒙古文。16世纪后,满族又从蒙古族那里接受了这种文字,形成满文。藏经洞出土的回鹘语文献几乎都流落到了国外。内容有世俗文书、宗教文献、诗歌、杂记等。
2–7–1 古藏文《无量寿宗要经》 中唐 纵31厘米 横180厘米 现藏敦煌研究院 《无量寿宗要经》又称《大乘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宗要经》等。已知敦煌遗书中存此经卷古藏文译本1899件,分藏于英、法、俄、日及中国。
于阗语是新疆和田地区古代民族所用的语言。语言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于阗语流行于5、6世纪,主要见于和田地区发现的一些梵文佛典的译本;中期于阗语流行于7、8世纪,主要见于和田地区出土的佛典和世俗文书;晚期于阗语主要见于敦煌藏经洞出土写本。藏经洞于阗语写本部分是在和田地区写好后带到沙州的,另有部分出自在沙州生活的于阗使臣或僧俗民众。由于沙州归义军与于阗王室有着通婚关系,两地交往密切,因此敦煌积累了一大批于阗语文献。内容包括佛教典籍、医药文献、文学作品、使臣报告、地理文书、公私帐历、双语词表、习字或字母表等,是研究于阗历史和文化,于阗与敦煌交往以及西北各民族变迁的重要史料。
2–7–2 回鹘文写本 唐 纵16厘米 横25厘米 现藏敦煌研究院 回鹘文为回鹘西迁(公元840年)后至14世纪左右所使用的主要文字,来源于中亚粟特文,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中的东支。敦煌回鹘语文献,多流落到国外,只有数件留存国内,更显珍贵。
粟特语是中亚泽拉夫珊河流域的粟特地区民众使用的语言。自两汉以来,就有大批粟特胡商东来。粟特人在经商之外,把中亚、西亚的宗教、语言、文化带到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一大批粟特语写卷主要部分是译自汉文的一些佛典,如《金刚般若经》、《维摩诘所说经》、《善恶因果经》、《法王经》等,也有摩尼教文献残卷、波斯史诗、医药文献和世俗文书等,是研究敦煌地区各民族文化汇聚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粟特人、粟特语的基本资料。
突厥文是7~10世纪突厥、回鹘、黠戛斯等族使用的拼音文字。通行于鄂尔浑河流域、叶尼塞河流域以及今中国新疆、廿肃境内的一些地方。突厥文各种文献中所用字母数目不一,形体多样,一般认为有38~40个。藏经洞出土的突厥文文献有格言残篇、占卜书、军事文书等。
藏经洞中发现的民族语言文献种类多,内容丰富,堪称研究中世纪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宝库,对研究古代西域中亚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7–3 汉藏对照佛学字书 唐 现藏法国 藏经洞发现的汉藏对照佛学字书共七页,每页二十至二十二行。先写汉文,下写对应的藏文,均作横书,每组词汇之间用线分隔,十分清楚。这是研究吐蕃佛教和汉藏关系的重要参考文献。
2–7–4 于阗文《于阗国王与曹元忠书》 北宋 现藏法国 共八十一行。是公元970年于阗王尉迟输罗致其舅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于阗文信函正本。讲述他率军进攻疏勒穆斯林黑韩王朝获胜,并说到向沙州和中原进贡的事。文末大书汉字“敕”,并钤有汉文“书诏新铸之印”九方。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zonghexinwen/2020/1030/501.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成立大会召开
下一篇:【天幼】同领域课程研讨-语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