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言研究》栏目设置[09/30]
- · 《语言研究》数据库收录[09/30]
- · 《语言研究》投稿方式[09/30]
- · 《语言研究》征稿要求[09/30]
- · 《语言研究》刊物宗旨[09/30]
雷慕沙著:论老子的生平与学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译者按:本文作者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法国近代著名汉学家。17岁自学汉语,1815年受聘为法兰西学院“汉—鞑靼—满语言与文学讲座 ”教授。在其21年治学生涯中发
译者按:本文作者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法国近代著名汉学家。17岁自学汉语,1815年受聘为法兰西学院“汉—鞑靼—满语言与文学讲座 ”教授。在其21年治学生涯中发表了大约三百篇论文。雷慕沙涉猎广泛,研究成果颇丰,涉及中国及亚洲语言研究,中国宗教、哲学与文学作品翻译,亚洲史地研究等等。其《论老子的生平与学说》(Mémoire sur la vie et les opinions de Lao-tseu)一文于1823年在法国巴黎皇家印刷厂(Imprimerie Royale)印制。在该文中,雷慕沙对《道德经》第1、14、25、41及42章进行了翻译及分析。
在东亚的历史叙事中,有些似乎证实了中西方人民之间、国与国之间在中世纪开始之前便存在着某种交流与联系,这种现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但是,我们在此所要思考的交流与联系不仅仅涉及征占、入侵、移民、旅行、重要的商业往来或信仰的传播行为等等。东亚与西方的交流联系还体现在学说的相通上,甚至中西方学说中包含的错误也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这些并非纯属巧合。在东方的哲学著作中,人们找到了一些西方先哲所信奉的观点,如此看来,这些东方著作作为重要的文献,需要我们去研究其起源、时代及其真实性。许多精通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教士,如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傅圣 泽(Jean Fran?oise Foucquet,1665—1741) 和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他们在阅读中国最早古籍的过程中,发现书中的内容与基督教的某些信条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不为之震惊。为了解释这一相似性,他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在我看来,这一相似性值得去核实,在其真实性得以考证后,为了解释这一相似性,我着手进行相关的推理,我相信这些推理是可以得到考证的。倘若缺乏兴趣,即便是学习哲学史的人,也未必对这位被我们称之为“中国的柏拉图”、先于“雅典的摩西”一个世纪诞生的哲人有所了解。正是这些动因促使我在法兰西学院对这位中国哲人的生活、著作进行了研究,哲人老子到目前为止可能尚不为人们所重视,因为传教士们大多致力于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典籍,他们似乎无心传播老子的著作,后世唯一关于他的记载便是这位先哲与孔子之间关系的传说。
李耳,世称老子。其思想盛行于公元前6世纪,世人至今仍奉之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及改革者。道教信徒普遍文化程度低,因此不尊崇儒家学派,也不信仰印度传来的佛教。但老子却被文人墨客尊崇为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就连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都曾向他求教。对于道家信徒来说,老子不仅有着无上的地位,他更是不朽的、完美的存在,他是一种精神甚至最高智慧的体现。以上两个群体对孔子的看法存在差异,因此从一开始在搜集与老子生平相关资料的时候就困难重重。文人们坚信道教信徒歪曲了老子学说,认为其在道家学说中加入了一些不是老子本人的观点,并赋予老子本人从未宣称的超自然地位,在对这位先哲的描述中,文人们仅整合了部分符合他们想法的道家观点。与此相反,道家信徒则付出诸多努力去重新梳理老子伟大的形象,他们尊崇老子为大师,以老子的生活为基础编写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故事及传说,而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早已无处求证。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对这两种叙述进行分析;因为,如果说文人们的说辞更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我们仍有希望从另一种描述中,即从荒诞的、美化后的传奇故事中发现道教信徒更多的特征,因此找出老子哲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也不是不可能。
有人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老子这个人,这个猜疑应该可以消除,很多证据表明孔子与老子有所联系;若要证实这点,只需要查看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老子的篇章即可。我们的传教士们将司马迁称为“中国的希罗多德”(Hérodote,前480—前425),这一称呼是不全面的。任何虚拟的人物,任何捏造的或怪诞的事情,任何神话般的情节,在司马迁的作品中都是不允许存在的。司马迁是中国史学家的典范,其成就也不仅局限于此。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篇摘自《史记》七十列传中的文章。为了使文章更加清晰易懂,我仅添加了少数必要的词汇。
老子,生于公元前7世纪末,楚国第三级行政区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但随后苦县归属秦国。①苦县,在陈国统治期间叫做谷阳,位于现今的鹿邑县附近,第三级行政区,隶属归德府,河南省境内。(纬度34°,经度0°54’,北京以西)。详见(明)陆应阳:《广舆记》第六卷,1686年,宝翰楼刻,第15—16页。老子,姓李,名耳,谥伯阳,字聃。②耳,auris(拉丁语:耳朵);聃,aurispendula(拉丁语:垂耳)。曾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曾特意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学问。“礼”在中国人眼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学问,同时又属于最高深的哲学领域。人们记录了老子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孔子当时虽然年轻,但已能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并在行为上恪守这些礼节。老子说:“您提到的这些人早已不在了,他们的骨头都已化成灰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智者应该与时俱进,随机应变;时运来了,就好好利用,生不逢时,便后退一步。人们把发现的宝藏精心隐藏起来,让人看不出来;同理,智者的德行在于不外露自己的智慧(字面理解,即“假装自己是失去理智的人”)。③“最有用的智慧是那些看似荒谬的智慧”,出自埃斯库罗斯(Eschyl)著《普罗米修斯》(Prométhéé)第二幕第一场。抛弃您的傲气和过重的抱负,这些对您自身是没有好处的。这就是我能给您的提醒,您好自为之吧。”我们不知这堂略微严肃的课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但孔子在与其弟子们提及这次拜访时,对他们说了这么一段高深莫测的话:“鸟会飞,鱼会游,野兽能奔跑,对此我都不觉得有何惊奇之处。人们用鱼篓捉鱼,用袋子捕兽,用箭射鸟。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如何驾风而飞腾升天的。今天我见过老子,他就如同龙一般。”值得注意的是,龙在中国神话中是最神圣的动物,是天神的象征;那么孔子的这个比喻完全没有不妥之处。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网址: http://www.yyyjzzs.cn/qikandaodu/2020/1026/474.html
上一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群体的心理干预分析
下一篇:进本退末—恽南田研究的省思